可曾想過,你若是一名殘疾人,想看看藍天白云,而你看不到。想聽聽鳥兒唱歌,而你聽不到。想和正常人一樣去奔跑,但你卻無法扔掉拐杖。
可曾想過,你若是一名重病患者,或者家庭有成員身患重癥絕癥,上有體弱多病的老人,下有嗷嗷待哺的孩童,想扛起這個家,卻困難重重、有心無力。
可曾想過,你若是一名留守兒童,一年到頭看不到父母,只能從爺爺奶奶那兒聽說,媽媽有長長的頭發、大大的眼睛,爸爸有健壯的臂膀、高高的鼻梁,可是卻怎么都想不起來。
可曾想過,你和你的鄰居“老死不相往來”,當你突發疾病需要送往醫院時、小孩玩耍發生危險時、老人急需幫助時,卻無人伸出援助之手,內心會是怎樣的絕望和無助?
為進一步傳承中華傳統美德,大力弘揚志愿精神,在全社會培育志愿服務文化,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,從關愛做起、從身邊做起、從你我做起、從日常做起,為身邊的困難群體送去關愛,為每一個有需求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,把關愛做到實處,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、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共同發起“鄰里守望”志愿服務項目,具體方案如下:
一、活動時間
2017年7月—2018年7月
二、服務對象
社區殘障人士、空巢老人、留守兒童、困難家庭及困難職工等人群,關愛鄰里,促進和諧。
三、服務內容
1.“鄰里守望·陽光家園”
該項目具體包括以下服務內容:
為殘疾居民送生活保障。包括提供日常生活照料,如修理燈具、縫補衣物等,提供免費午餐、衣物、輔助器具等。
為殘疾居民尋就業機會。引進各類殘疾人手工勞動,如紙藝花制作、卡包加工、漢繡、剪紙等,輔助殘疾人就業,助人自助。
讓殘疾居民享尊重平等。組織社區志愿者陪護結對的殘障人士看一場電影、旅一次游等,為殘障人士送上精神食糧,讓他們擁有和健全人一樣的感受。
2.“鄰里守望·情暖夕陽”
該項目具體包括以下服務內容:
做到“六個知道”。即:知道受助對象的生活難題,身體疾病,藥物過敏史,興趣愛好,經常活動的地方,親屬電話;
開展“六送服務”。即:每天送問候、每周送服務、急難送救助、生病送照護、生日送祝福、節日送慰問。
3.“鄰里守望·流動花朵之家”
該項目具體包括以下服務內容:
社區利用寒暑假、周末和業余時間開展夏令營、冬令營、四點半學校、社區少年宮、青少年空間等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,對需要幫助的未成年人進行集中看護、學業輔導。
組織開展心理咨詢、安全培訓、法律援助志愿服務活動,提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。
通過孩子們填寫的“微心愿卡”和征集的“微心愿”,開展“關愛留守兒童,圓夢‘微心愿’”志愿服務活動,用愛心幫助他們成長。
4.“鄰里守望·抱抱團幫幫鄰”
該項目具體包括以下服務內容:
身體健康服務。包括健康促進和健康維護服務,如健康教育、壓力管理、推行鍛煉等等,以及與健康照顧有關的服務,包括生活照料、治療陪護、出行協助、信息服務、事務管理等。
精神健康服務。以充分有效率的陪護,傳遞珍惜生活,接受現實的信念,進行心理輔導,幫助服務對象重建及維護精神健康。
社會支持服務。在經濟承受能力范圍之內予以捐助金錢或實物,以及較高頻率的陪伴及家政服務,使服務對象獲得切實幫助。
特殊問題(臨終關懷)服務。在死亡和瀕臨死亡階段,服務對象經常會承受身心雙方面的痛苦。抱抱團的志愿者了解他們可能會有的恐懼、絕望、壓抑等心理反應,了解臨終者對于治療和生活的愿望,為老人提供臨終關懷服務,盡量促成其心愿的達成,使服務對象有尊嚴地安詳離世。同時還協助其家人處理好醫療及后事安排,對家人進行哀傷輔導。
重要時間節點關懷服務。服務對象生日慰問,春節、元宵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陽等傳統節假日的問候,惡劣天氣及時關懷,下雪天上門送菜,酷暑天送西瓜綠豆湯,平時來個餃子宴,點滴溫暖,滋潤服務對象的心田。
5.“鄰里守望·寬寬心”
該項目具體包括以下服務內容:
積極發現、解決夫妻、婆媳、長幼、鄰里等社區里的各類人際關系矛盾,通過搭建溝通平臺、入戶心理疏導、組織文體活動等多種形式,引導居民換位思考,互相理解,消除矛盾,讓比鄰而居的人們,不是親人,勝似親人,讓日漸冷漠的家庭變得溫暖、相親相愛。
添加圖片